新闻资讯

2025会是AI智能体爆发元年吗?

2025-07-31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沈阳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智能体来源于Agent这个单词,其中有代理助手的含义,它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热了又冷、冷了又热并在人工智能不同发展时期不断丰富、演变的一个概念。在基座大模型的能力没有发展到目前这么强大之前,智能体智能不起来,所以它也就不能真正应用起来。

谈到智能体与大模型之间的关联,沈阳表示,智能体的发展与大模型息息相关,大模型通过增强智能体的自然交互能力、环境感知精度以及学习优化能力,使其从简单的自动化工具转变为能够理解、决策和自我改进的智能系统。“这种多维度的提升,让智能体在语言理解、环境适应和任务执行上能够更接近人类智能的表现,真正实现智能化的飞跃。”沈阳还强调,多个智能体的组合应用,也是未来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方向。

外界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智能体实际上就是智能助手的一个概念炒作,真的是这样吗?《环球时报》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全球的几个头部大模型。马斯克旗下xAI公司的Grok-3对此回应如下:综合研究和证据表明,智能体并非单纯的概念炒作,而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技术领域,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商业潜力。尽管存在一些质疑和挑战,其在多个行业中的成功案例和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显示,智能体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

DeepSeek回应称,AI智能体的技术演进和行业应用已展现出颠覆性潜力。然而,短期内需区分技术驱动型企业与概念包装型企业的差异。投资者应关注具备实际技术突破和明确商业化路径的公司,而非盲目追逐市场热点。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可借助现有AI工具体验效率提升,同时保持对技术伦理和数据隐私的审慎关注。


2025年是否真的会如业界预测的那样成为“AI智能体爆发元年”?

沈阳表示认同这一观点。他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有业内专家将人工智能发展类比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级,划分为L1-L5五个阶段:聊天机器人、推理、智能体、创新者、组织者。第一阶段聊天机器人已经实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现在的大模型推理能力,第三就是智能体。可以把智能体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生成内容的智能体。一类是进行操作的智能体。操作智能体,又可以分为在数字世界进行操作的智能体和在物理世界进行操作的智能体。第四是随着智能体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第五组织者主要是指大模型、智能体、创新者多了之后,需要用AI对社会的管理模式进行重新设计与协调。沈阳认为,按照上述5个阶段划分,目前我们基本上处于智能体与创新者这两个阶段的转换过程中。

据沈阳介绍,目前学术界对于智能体的研究很热,也有一部分小众与分众的应用,但大规模推广与应用可能会在今年或者明年某个时间点到来。“未来每个人可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多个智能体。比如随时监测个人健康的智能体,会定期将健康数据汇总并给出健康建议。点餐智能体不需要你向它发出点餐指令,就可以根据你的饮食规律以及分享健康监测智能体中的数据,自行安排何时需要点餐,当你想要吃饭时外卖已经在门口了。每个人还可以有多个数字人智能体,比如帮你处理日常事务的数字人。”

沈阳与他的团队目前正在推进多模态智能体Zeelin的研发与应用。该智能体可以一句话生成研究报告、一句话写论文、一句话生成视频、一句话生成数字人以及一句话生成服装。例如研究报告智能体,可以在用户一句话提出需求后,在5到20分钟提供用户所需的相对完善的研究报告。

沈阳认为,2025年AI最重要的几个发展方向现在已经比较清晰了。一是继续推进通用人工智能(AGI),在预训练受限之后,后训练还有潜力,“我个人认为人机协同和共生潜力最大。目前急需新的训练理论”。二是智能体大发展,行业智能体将会风起云涌。三是VLA大模型和具身智能将会有大发展。四是多模态融合会是一个趋势。五是其他突发跃迁。

沈阳还设想了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对多个行业以及学科带来的影响。未来的大学专业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专业,一个是人工智能专业,研究人工智能的理论和研发。另一个就是其他学科专业统一到人机协同、人机共生专业。“我们的理念就是当AI已经达到博士生水平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大脑和人工智能的智脑结合起来,形成复合智能。人类的进化将从人类单独的大脑进化过渡到人脑加上智脑的新进化阶段。”

沈阳还提出一个“零知识启动,高知识生长”的理念。“就像我在清华的课堂上一样,我已经试验了4个学期,每学期给学生的作业要求就是必须是前人没做过的。比如选我课的一个学生喜欢数学,那么我就让他模仿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的思路,利用AI去尝试发现1万以内的‘魔幻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