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如何制作AI智能体?

2025-08-12

“我也能做个AI智能体?”普通人的入门指南

看到这儿,肯定有人搓手:“说得这么神,我能自己做一个吗?要花很多钱吗?”

答案是:能,而且门槛比你想象的低

咱们分三步拆解,用“做个家庭管家型AI智能体”举例:

第一步:明确它的“工作范围”——你想让它干啥?

AI智能体不是“万能的”,得先给它定个“KPI”。比如:

  1. 初级版:管家庭开支(记录账单、提醒交水电费)

  2. 进阶版:管娃学习(检查作业、整理错题、约家教)

  3. 高阶版:管全家生活(订外卖、查天气、提醒吃药)

划重点:范围越小,它越“专业”。你让它同时管工作和生活,反而容易“翻车”(比如把工作邮件误当成家庭账单)。

第二步:选个“大脑”——用哪个大模型当基础?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开源大脑”可选,普通人用免费或低成本的就行:

  1. GPT - 4:最常用,理解能力强,适合需要“灵活沟通”的场景(比如陪老人聊天)

  2. Claude 3:擅长处理长文本,适合整理会议纪要、写总结

  3. Llama 3:开源免费,适合自己调参(但需要点技术基础)

小提醒:如果只是做“家庭管家”,用GPT - 3.5就够了,每月成本也就一杯奶茶钱(OpenAI的API调用费大概10 - 30元/月)。

第三步:给它“配工具”——像人一样调用软件

AI智能体的核心是“能自己找工具”,所以得给它装“工具包”。比如:

  1. 想让它管开支?给它接“支付宝账单API”“微信支付API”

  2. 想让它订外卖?给它接“美团开放平台”“饿了么API”

  3. 想让它查天气?用“心知天气API”(免费版足够)

划重点:这些API接口大多是开放的,普通人用“无代码工具”(比如Zapier、Make)就能连接,不需要写代码。

第四步:教它“做事逻辑”——定好“红线”和“策略”

AI智能体不是“野生的”,得教它“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比如:

  1. 家庭开支型:每月超过5000元的消费,必须问你确认

  2. 管娃学习型:遇到不会的题,不能乱答,要标记“待解决”

  3. 生活管家型:晚上10点后不主动发消息(怕打扰你)

这一步可以用“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实现,比如给它写个“说明书”:“你是家庭管家小艾,主要负责管理家庭开支,每月总预算1万元,单笔超过1000元的支出需用户确认后再执行。”

第五步:“训练”它——边用边调整

刚做好的AI智能体肯定不完美,需要“试错”。比如:

  1. 它第一次帮你订外卖,可能没注意你“不吃香菜”,下单后你提醒它,它下次就记住了

  2. 它整理账单时,可能把“同事聚餐”误标成“家庭开支”,你纠正后,它会优化分类逻辑

划重点:这个过程就像养宠物——刚开始手忙脚乱,养着养着就越来越“懂你”。